课程大纲

课程大纲

纳米光子学前沿

课程编码:0702J1M07002H 英文名称:The frontier of Nanophotonics 课时:20 学分:1.00 课程属性:高级强化课 主讲教师:戴庆

教学目的要求
纳米光子学(Nanophotonics)是纳米科学与光学交叉产生的基础前沿科学,主要研究在纳米尺度光的行为和纳米尺度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。随着新型纳米光子学材料的出现和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,纳米光子学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奇异特性,在信息、能源、军事和生命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。本课程则介绍纳米尺度上光学及光子学新现象与新技术,着重讨论在纳米尺度上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光的产生、传输、调制、探测等方面的应用。主要讲授纳米光子学的理论基础、先进表征技术、材料发展历程,讨论几种纳米光子学器件及其在信息、生物、能源等领域的应用,并探讨目前纳光子学研究的最新进展。

预修课程

教材

主要内容
第一章 纳米光子学基础 4课时
第一节 纳米光子学概述
第二节 纳米光子学理论基础
第三节 纳米光子学计算方法
第二章 纳米光子学表征技术 4课时
第一节 近场光学显微镜(低温,时间分辨等)
第二节 时间分辨电子显微镜(超快SEM,TEM,STM,PEEM等)
第三节 先进光源的应用(FEL,同步辐射,阿秒光源等)
第四节 讨论:纳米光子表征技术发展趋势
第三章 纳米光子学材料与结构4课时
第一节 纳米光子学材料的发展历程
第二节 碳基材料与二维范德华晶体(异质结,魔角等)
第三节 超构材料与超表面(隐身材料等)
第四节 讨论:纳米光子材料的发展趋势
第四章 纳米光子学器件及应用最新进展 4课时
第一节 信息领域:集成光子回路
第二节 生物领域:纳米生物传感与诊断
第三节 能源领域:光源、光伏与光催化
第四节 讨论:纳米光子学的应用前景
第五章 实践课:石墨烯纳米光子器件的电磁仿真 4课时
第一节 Comsol软件的基本操作
第二节 石墨烯等离激元器件的建模
第三节 石墨烯等离激元器件的电磁仿真
第四节 自由讨论与答疑

参考文献
1. P. N. Prasad, nanophotonics (John Wiley & Sons New Jersey,2004).
2. J.Jahns and S. Helfert, Introduction to Micro- and Nanooptics (Wiley-VCH,Verlag GmbH, 2004)
3. A. Yariv, Optical electronics in modern communications (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New York, 1997).
4.H. A. Haus, Waves and fields in optoelectronics (Prentice-Hall, New Jersey, 1984).

课程教师信息
戴庆,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所务委员、科技处处长、中科院特聘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。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。现任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,军委科技委主题专家、第十三届青联委员。2003-2007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完成本硕连读课程(MEng),201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,随后在剑桥大学光电子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。2012年当选剑桥大学Wolfson学院Junior Research Fellow并入选“国家特聘专家青年项目”,同年5月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。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光子性能调控与器件研究,通过调控材料极化激元实现微纳尺度光压缩与转化功能,为下一代高速光电子芯片提供关键光电互联方案。成果包括:成功将入射光波长压缩百倍引入芯片,解决因衍射极限导致的光电互联模块尺寸失配问题;利用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低温(30K)近场显微镜,设计新模式异质结将SPP寿命提升十倍达到皮秒量级,满足芯片中波导传输需求;在单壁碳管中首次观测光场电子隧穿效应,获得高时空相干飞秒超快电子源,实现高速电光信号转换。已在Nature Mater.、Nature Photon.、Nature Commun.、Adv. Mater.、Phys. Rev. Lett.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16篇,相关成果被Nature等科学媒体高亮报道。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5项,授权20项。作为执行主席举办了第691次香山科学会议、ChinaNANO 光子学分会等高水平学术会议。现担任Nanoscale和Nano Today期刊副主编和Nature、Nature Materials等期刊的特约审稿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