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yllabus
电子信息科学引论及创新案例分析
course code:B1011002Y 英文名称:Introduction to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Case Study of Innovation course period:30 credit:1.00 course attribute:专业必修课 course lecturer:吴一戎
teaching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
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必修课。介绍电子学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人物,他们发现的科学现象、建立的理论和发明的技术。梳理电子学发展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。电子学的历史是一部近代以来的技术创新史,通过与学生一起解剖和分析十个创新性的技术案例,分析创新的定义、创新的规律和创新的要素,使学生对电子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,对技术创新有更加科学的认识。选课时学生需写一篇一页左右的自述,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,表述本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,今后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,将怎样开展自己的工作。
prerequisite courses
电子信息类专业课
main content
1.电子学的发展历史(9学时)
内容:介绍电子学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人物,他们发现的科学现象、建立的理论和发明的技术。
2. 创新案例分析(18学时)
内容:电子学的历史是一部近代以来的技术创新史,通过与学生一起解剖和分析十个创新性的技术案例,分析创新的定义、创新的规律和创新的要素。使学生对电子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,对技术创新有更加科学的认识。
3. 创新观点总结分享(3学时)
内容:通过电子学历史的学习和创新案例的分析,总结技术创新的特点和规律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,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兴趣和使命感。
课时分配
章节/学时分配 | 讲课 | 习题课 | 实验课 | 上机课 | 讨论课 | 其它 |
1. 电子学的发展历史(9学时) | 9 |
|
|
|
| |
2. 创新案例分析(18学时) |
|
| 18 | |||
3. 创新观点总结分享(3学时) | 3 |
课程思政
本课程以电子学历史发展中的经典成就与人物为榜样,启发学生树立投身科学研究的理想和信念。通过经典电子学创新案例的分析与研讨,引导学生建立脚踏实地,做有用科学技术的理念。通过展开讨论我们能不能成功做出类似的成果,鼓励学生去实践利用科学技术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。最后总结中国自建国以来取得的瞩目成就,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探索真理的决心。
teaching materials
《突破创新禁区》,刘昶,清华大学出版社
《门铃又响了—无线电发明的故事》,刘金江、陶路,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
《自然科学史十二讲》,卢晓江,中国轻工业出版社
reference
《突破创新禁区》,刘昶,清华大学出版社
《门铃又响了—无线电发明的故事》,刘金江、陶路,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
《自然科学史十二讲》,卢晓江,中国轻工业出版社
instructor's profile
吴一戎简介: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。长期从事合成孔径雷达(SAR)系统以及遥感卫星地面处理和应用系统的研究,近十年又在推动航空遥感系统的建设。系统性地解决了一系列理论问题与关键技术,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。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,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、二等奖各1项(排名均为第一),全国创新争先奖,国防工业杰出人才奖,陈嘉庚科学奖等奖项,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。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其它说明